最新消息

关于晶科鑫品牌与产品的最新消息,各式活动、展览体验、产品新知全部都在这里,第一手消息即时掌握。

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展会信息 晶振频率

SJK无源晶振解析:英伟达造芯背后的供应链秘密

时间:2025-10-23 来源:


10月17日,英伟达发布了新一代 Blackwell 系列芯片。

这块由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生产的晶圆,被视为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一个节点。

但熟悉半导体行业的人都明白,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发布,更是一场产业结构试验——背后还有另一条故事线。

一、“造芯回美国”,是实验,不是终点

过去三十年,芯片产业分工清晰:

美国做设计,亚洲负责制造,欧洲掌管设备与材料。

这种模式效率高,但产业链也容易受制于人。




一旦某个环节受限,整个系统可能被卡住。

英伟达这次的 Blackwell 晶圆虽在亚利桑那生产,但封测仍在台湾,设备来自日本,材料依然依赖进口。

换句话说,这更像一次能力验证——证明美国能造芯,但离真正的独立体系还有距离。


二、回流的代价:招工难、链条断、良率待磨


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投资巨大,但招工、培训、配套供应等问题仍在暴露。

一位业内工程师坦言:“工厂能运转,但产线节奏还没跑顺。”

短期来看,“美国造芯”更多是一种象征,而非成熟体系。

与此同时,中国供应链正从底层环节稳步补全。

在全球供应链波动和海外管制加剧的背景下,一些原本依赖进口的关键元件,开始被国内厂商关注和替代。


三、制造链的另一面:安世事件与国产替代


欧洲供应链也掀起波澜,荷兰半导体企业安世近期成为焦点,其中国子公司部分资产被冻结。商务部已于10月4日发布出口管制通知,限制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部分在华制造的成品组件。


安世主营分立器件,其中汽车类占比高,客户主要在工业、医疗、家电等领域。受出口和资产限制影响,现货渠道受限,近期已有客户和代理商评估国产替代方案,一些过去坚持原装的企业也开始验证国产器件兼容性。


目前,二三极管国产厂商已具备替代能力,如长晶、扬杰、捷捷微等。


随着更多关键元件逐步实现国产化,这一系列变化正让国产元器件从“补充选项”逐步成为供应链的关键力量


四、国产替代的进展:从晶圆到晶振

相比在顶端拼 GPU,不少国内厂商选择从基础器件切入。

晶圆、功率器件是一条线,而时钟晶振等小器件也在加速国产化。

以 SJK晶科鑫 为例,在 AI语音设备、教育机器人、蓝牙通讯等项目中,SJK 提供的 3225封装 13.52127MHz 与 26MHz的无源晶振,分别承担语音主控和通讯模块的时钟同步。

晶振统一系统各部件的运行节奏,保障协同运作。


经过量产验证,这些型号在温漂、抗干扰和频率稳定性上可靠。客户切换到SJK晶振国产方案后,交期稳定,出货一致性提升。SJK晶振实现全国产化,支持快速送样和交付,并严格控制品质。


这不是“口号式国产化”,而是通过打样、验证和现场测试形成的可靠方案。


五、让时间更准:SJK恒温晶振(OCXO)


英伟达推动制造回流,国内厂商推进供应自给。

出发点不同,目标相似——在复杂环境下,让供应链更稳。

AI时代的竞争,不仅是算力较量,更是一场关于“可靠与时间”的比拼。

在产业链上,SJK的恒温晶振是能在微小时间误差中保持系统稳定的关键器件。

OCXO通过将晶体谐振器置于恒温槽内,保持恒定温度,使频率几乎不受外界环境影响,是目前精度最高的晶体振荡器之一。


SJK 晶科鑫的OCXO 晶振精度可达 10ppb,频率输出范围 5MHz~100MHz,工作电压 3.3V~12V,多种尺寸可选,广泛应用于 仪器仪表、军工设备、卫星导航、原子钟 等对频率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。


从 AI 芯片到基础时钟,从制造回流到供应稳定,真正让系统稳定运转的,是这些安静而精准的“时间基准”。


友情链接:晶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