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,在云栖大会上,阿里宣布与英伟达合作,覆盖数据生成到仿真验证的全流程。同时,阿里旗下夸克发布AI创作平台“造点”,并推出多项大模型升级,其中Qwen3-Max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达到业界领先水平。阿里集团CEO吴泳铭指出,通用人工智能已是确定性趋势,未来将向超级人工智能演进。到2032年,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预计提升10倍,算力投入将呈指数级增长。这一背景下,芯片作为算力基础迎来新一轮需求爆发。
与此同时,联发科发布天玑9500处理器,采用第三代3nm制程,集成超过300亿晶体管,单核性能接近苹果同类产品。2025年上半年,中国芯片出口额达到6502.6亿元,同比增长20.3%,国产芯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继续提升。

芯片性能提升,需要稳定的时钟信号支撑,晶振是主要的时钟基准。
在云服务器中,常见组合为 25MHz 基准晶振 + 高速接口 VCXO/OCXO + 32.768kHz RTC 晶振,形成分层时钟体系。
比如在卫星接收机使用 100MHz 压控 OCXO,用于定位。
精密测试设备使用 10MHz OCXO,用于时钟同步。
机器人系统通过 TCXO 与 MEMS 晶振配合,用于动作控制与传感数据处理。
通信与传输设备采用 5032 封装 VCXO,为高速数据通道提供频率源。
信号标与低功耗模块使用 2012 封装 32.768KHz 晶振,用于 RTC 和待机管理。
晶振在不同场景中的分工,确保了处理器、通信模块和控制单元的正常运行。
十年前,国内在频率器件上依赖进口。到如今在设计、制造、封测等环节实现自主可控,国产芯片已形成从晶振到处理器的完整硬实力链条。
SJK 晶科鑫通过自有产线、参数定制和量产能力,为芯片厂商提供时钟方案。在价格、交付周期和供货稳定性上形成协同优势,减少系统风险。
算力增长推动芯片需求,同时带动对晶振的需求。国产芯片与晶振的协作支撑机器人、终端工厂和工业系统的发展,例如天玑9500高算力芯片及企业算力平台布局,都依赖晶振提供稳定时钟。SJK晶振可定制、高精度晶振方案不仅提供技术保障,也确保供应链长期稳定。
深圳市晶科鑫实业有限公司,创立于1989年,2003年正式成立,是一家专业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服务于一体的频率控制元器件的国家高新、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科技企业。公司总部设立于深圳(坐落于龙岗天安云谷智能园区),先后在烟台、苏州、福建、香港等地设立分公司及工厂;
独有品牌SJK,我司的频率控制元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、新能源、工业控制,消费类电子,汽车电子,智能家居、物联网,医疗电子等领域。产品远销国内外(包括欧美、日韩等),深受用户好评。